1.0 目的
規范計算機系統通信網絡安全管理,確保其運行具備有效性、安全性、完善性。
2.0 適用范圍
適用于公司業務范圍內的網絡、計算機設備,及其它相關網絡周邊通訊設備(施)
3.0 職責
3.1 總經理負責公司制定網絡總體安全策略,以及網絡安全規劃的批準,協調重大網絡安全事故應急恢復工作,為網絡安全提供必要的資源,滿足網絡安全運行要求。
3.2 信息安全主任負責對會議室網絡接口使用的批準,協調并主導網絡安全或異常事故或事件的處理工作。
3.3 電腦部負責網絡安全規劃,對網絡安全采取防范措施,定期對網絡運行以及通訊設備設施進行維護和檢查,定期進行重要信息備份,及時處理網絡安全異常問題;
3.4 各部門負責協助電腦部實施網絡安全管理防范措施,及時匯報網絡安全故障,并協助相關部門處理網絡故障,嚴格按照網絡安全管理要求使用網絡或網絡設備。
4.0 規定
4.1 網絡安全規劃
4.1.1 公司整個網絡必須形成《網絡拓撲圖》、《網絡布線圖》,并且網絡物理接口必須有明確的網絡物理標識符號。
4.1.2 網絡擴建時應形成《網絡或系統開發設計方案》,經總經理批準后生效,方案必須具有可行性,還應該考慮以下要求:
a. 應該要考慮環境、設備配置與應用情況、遠程聯網方式、通信量的估算、網絡維護管理、網絡應用與業務定位等因素。
b. 應考慮采用星型和總線型拓撲設計,每層樓統一網絡接口直接接入中心機房,各樓層的用戶端由每層樓統一的網絡接口接入。
c. 應考慮在保證具開放性、標準化、可靠性、先進性、實用性和擴展性的前提下簡化網絡維護和管理工作。
d. 應考慮網絡連通性網絡負載問題,盡量采用多線路或冗余鏈路。
4.1.3 電腦部定期對公司的網絡安全運行和管理情況進行綜合分析和規劃,并形成《網絡安全規劃》報總經理批準后,按照規劃要求實施各項活動實現網絡安全策略。
4.2 網絡安全的防范控制
4.2.1 內外網的隔離要求
a. 只需外部網辦公的用戶,應該設置單獨的線路與公司內部網分離。
b. 只需內部網絡辦公的用戶,則不開放外網連接權限。如需要應進行申請。
c. 同時使用外部網和內部網辦公的用戶,根據實際情況采用適當網絡隔離技術進行隔離,以限制和減少病毒傳播,防止黑客入侵,預防信息泄漏事件發生。
4.2.2 網絡接口安全管理
a. 電腦室對ISP運營商的光纖接口進行管理,光纖收發器必須放在中心機房的機柜中,由指定網絡管理員進行檢查和維護,確保工作時間內實時連通性。
b. 對從中心機房到每層樓的網絡接口,必須在《網絡拓撲圖》中明確標識,網絡管理員定期檢查網絡接口,其它任何人不得隨意更換接口或撕毀接口標識。
c. 用戶端的內/外部網絡接口必須進行申請,經過總經理最終審批準后,網絡管理員按照工作的要求開通接口的使用權限(如:內部網接口和外部網接口),不定期查看接口使用情況。開通后不得自行更換接口。
d. 會議室網絡接口應采用隔離技術與公司內部網絡隔離,會議室網絡接口的使用必須經過信息安全主任批準后,電腦部方可開通使用權限。
4.2.3 網絡安全的訪問控制
a. 在內部網與外部網之間配備相應的安全設備(如:網絡防火墻、網絡安全網關設備),防范外部入侵者攻擊,控制網絡病毒的入侵與感染。
b. 網絡訪問必須遵守網絡管理的基本要求,按照預先申請的訪問權限進行訪問,禁止未經過批準訪問其他與工作無關的網絡資源。參見《用戶訪問控制程序》
4.2.4 網絡共享安全管理
a. 向公司的服務器上傳文件前,必須對需要上傳的文件進行殺毒處理,確保其所在的網絡平臺保持正常狀態,避免通過下載文件傳播病毒。
b. 對于服務器上傳文件必須按照其文件的訪問權限要求,設置相應的共享訪問人員,并根據實際情況設置相應的控制權限(如:打印、復制、下載等)。
4.2.5 網絡安全檢測與審計
a. 網絡管理員應定期檢查防病毒服務器的運行情況,以及網絡病毒活動的監測情況,將檢查結果記錄于《機房檢查記錄表》。
b. 網絡管理員定期檢查網絡監控設備(包括:路由器、交換機、防火墻、網絡監控設備等)的可用性和功能,并查看設備的工作日志。將檢查結果記錄于《機房檢查記錄表》
c. 網絡管理員采用適當的網絡運行監測軟件,每天對公司整個網絡運行情況進行自動檢測,分析網絡數據流通量。檢查和分析結果記錄《網絡運行安全檢查表》。
d. 網絡管理員應定期對內/外部用戶使用網絡的過程(包括:訪問外部網站、內外部郵件收發等)進行審計與監控,分析網絡出現問題和威脅源,確保公司的重要信息不被泄漏;審計與監控結果記錄《網絡安全審計監控記錄表》。
4.3 網絡病毒的預防和處理
4.3.1 殺毒軟件控制基本要求
公司網絡內的服務器、用戶端的電腦設備上安裝企業版的殺毒軟件,殺毒軟件應該設置自動更新模式,用戶端的電腦設備上的殺毒軟件應設置每天定時殺毒一次。
4.3.2 防火墻控制基本要求
交換機前段應安裝網絡防火墻,并進行網絡安全設置(包括:對IP地址和端口屏蔽,以及數據包的過濾等),確保網絡安全符合公司運營的要求。
4.3.3 電話網絡安全
a. 電話用戶必須正確的使用電話網絡,禁止向外發布惡意或不良或未經批準的信息,不得破壞電話網絡設施(如:電話線、電話機、通信端口等)。
b. 當電話網絡設施損或故障的時,應及時向電腦部進行匯報,由電腦部的相關管理人員進行處理。
c. 當接到惡意電話(如:敲詐、欺騙、影響公司形象等內容)的電話的時,應及時向信息安全主任匯報,由信息安全主任進行相應處理。
4.4 網絡信息數據備份
對重要服務器(如:OA系統、ERP系統、郵箱系統)數據進行存儲和備份(場點內備份,場點外保存),確保在網絡系統硬件故障、人為失誤、入侵者非授權訪、網絡病毒攻擊時,及時恢復破壞或丟失的數據。(參見《重要信息備份控制程序》
4.5 網絡的異常處理
4.5.1 網絡設施發生異常處理
當網絡設施發生異常(如:損壞等)導致信息不通暢的事故或事件時,網絡管理員應進行分析和調查,并向信息安全主任或總經理匯報。同時組織相關人員制定相應的糾正預防措施處理異常事故或事件,并形成《網絡安全異常處理報告》。
4.5.2 網絡安全檢查異常處理
a. 網絡管理員在定期檢查防病毒服務器、網絡監控設備過程中發現異常時,應進行調查和分析,并采取有效措施進行處理,處理結果記錄于《機房檢查記錄表》。
b. 網絡管理員在公司網絡運行每天監測過程中發現異常時,應進行調查和分析,并采取有效措施進行處理,處理結果直接記錄于《網絡運行安全檢查表》。
c. 網絡管理員在內/外部用戶使用網絡的過程定期審計或監控中發現異常時,應進行調查和分析,并采取有效措施進行處理,處理結果直接記錄于《網絡安全審計監控記錄表》。若發生信息泄密,應及時向信息安全主任或總經理匯報,信息安全主任評估事故的嚴重程度后,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4.5.3 病毒的處理要求
a. 用戶的殺毒軟件檢測到病毒感染時應及時通知網絡管理員,網絡管理員根據病毒感染情況,采用適當方式處理;當病毒感染嚴重影響電腦運行時,應在重要信息備份后采取適當方式處理病毒。處理過程應記錄至《網絡病毒處理報表》。
b. 大范圍用戶同時感染類似相同網絡病毒,網絡管理員對感染群體進行隔離,進行調查和分析,采用有效的措施消除病毒。并形成《網絡安全異常處理報告》。
4.6 其他要求
4.6.1 當任何人違反網絡安全控制要求時,嚴格按照《信息安全獎勵和懲戒管理規定》要求對當事人進行處理或處罰。
5.0 縮略語及術語定義
5.1 網絡病毒:通過網絡傳播的一種暗中感染計算機系統并進行破壞的程序。
6.0 支持文件
6.1 《用戶訪問控制程序》
6.2 《重要信息備份控制程序》
6.3 《信息安全獎勵和懲戒管理規定》
7.0 記錄
7.1 《機房檢查記錄表》
7.2 《網絡運行安全檢查表》
7.3 《網絡安全審計監控記錄表》
7.4 《網絡病毒處理報表》
7.5 《網絡安全異常處理報告》。
8.0 附錄
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