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責確保 IT 處理、存儲和網絡以最經濟和及時的方式與發展中的業務需求相匹配。
適用于公司通過對IT服務容量的規劃、改進和管理,提供滿足容量需求的IT服務活動。
容量:
按需要的服務級別和成本,交付一致同意的性能所需的一種本領。
容量管理:
負責確保 IT 處理、存儲和網絡以最經濟和及時的方式與發展中的業務需求相匹配。
容量數據庫:
用于存儲容量管理流程中所采集的業務容量數據、服務容量數據、技術容量數據、財務數據的數據庫,用以進行趨勢分析、預測及規劃。
【1】 《ISO/IEC 20000》
【2】 《IT服務管理手冊》
2.1 項目組
2.1.1 負責組織完成服務規劃,參與容量計劃的評審和改進。
2.1.2 負責組織擬制容量管理計劃,維護容量數據庫,并組織服務容量的實施和評估。
2.1.3 負責執行、監控生產系統的運作,采集容量數據,參與容量計劃的評審和改進。
3 流程圖(略)
4.1.1 項目組對容量信息進行收集、分類、整理。容量需求主要有:
4.1.1.1 國家的法律、法規及上級主管部門對公司業務的要求。
4.1.1.2 與客戶簽署的服務級別協議。
4.1.1.3 事件、問題處理記錄。
4.1.1.4 管理評審結果。
4.1.1.5 可用性和IT持續性分析。
4.1.1.6 服務成本的要求。
4.2.1 根據客戶的要求,項目組與客戶共同分析、討論當前的業務需求、預測未來的增長,及對容量水平的規劃要求,項目組分析當前容量并編制《項目服務方案》中的〈容量分析〉,項目組依據容量分析結果編制《項目服務方案》中的〈容量管理計劃〉部分,主要包含:
4.2.1.1 范圍、目標、策略、角色和責任。
4.2.1.2 當前的容量績效和預計的容量需求。
4.2.1.3 針對服務升級所定義的時間表,閥值和成本。
4.2.1.4 針對預期的服務升級、變更請求、容量方面新技術和新方法的評估。
4.2.1.5 預計外部變更的影響(如:法律、政策、標準等)。
4.2.1.6 能夠執行預測性分析的數據和流程。
4.2.1.7 針對監控服務容量、調整服務性能和提供充分容量的方法、流程和技術。
4.2.1.8 為達到服務級別協議所要求的服務級別目標、可用性目標、連續性目標和業務需求所應具備的財務條件。
4.2.1.9 容量管理報告的頻次和方式。
4.2.1.10 更新容量計劃的條件。
4.3.1 項目組負責容量管理計劃的實施。
4.3.2 項目組應對當前容量運行數據定期進行采集和監控,匯總。項目組負責擬制《巡檢記錄》,并應明確:具體的收集內容、收集時間、收集人。
4.4.1 對所收集到的容量數據進行分析,項目組應使用趨勢分析、基線評價等技術,對IT基礎架構的容量需求、IT服務需求及技術方面的最新進展進行分析,并考慮在未來服務級別需求的情況下可變更的配置項,制訂《服務月報》。
4.4.2 預測容量狀況,分析容量趨勢,判斷能否滿足現有需求,并指出將來可能會產生的問題點。
4.4.3 當出現數據異常或波動,超過了標準的閥值時,項目組應及時收集例外信息,提交至問題管理程序。
4.4.4 如果超過閾值,并且當前的容量水平無法滿足容量需求時,則項目組應提出容量變更申請,提交至變更管理程序,通過變更流程改變現有容量。
4.4.5 項目組應對容量狀況進行持續的跟蹤,對容量現狀和使用需求保持時刻了解和掌握。
4.4.6 根據對監控數據的分析,應用:趨勢分析、基線評價等技術,對IT基礎架構的容量需求、IT服務需求進行分析。
4.5 定期容量管理
4.5.1項目組根據容量管理的要求,每年對滿足客戶約定的、當前和未來的容量進行一次分析和評估,并在《項目總結》中編制〈容量報告〉的內容。容量報告的內容作為在下一年度有足夠的容量能夠保證合同約定范圍內的服務質量,并兼顧到客戶未來的業務需求。
5 輸出的文件和記錄
《項目服務方案》
《小型機巡檢報告》
《網絡巡檢報告》
《服務月報》
《項目總結》